新闻动态
咬甲癖(onychophagia)是一种口部机能异常,表现为用嘴进行讲话、吃喝以外的行为,如磨牙、吮指、咬铅笔、口式呼吸等。咬指甲的习惯通常起源于童年期,青春期明显加重,可延续至成年。青春期咬甲癖加重可能与该时期个体所面对的困境及不稳定感相关。
DSM-5中,咬指甲被归类为“强迫及相关障碍”;在ICD-10中,咬指甲被归类为“其他指定行为及情绪障碍,通常于儿童及青春期发作”,如吮吸拇指、过度手淫、挖鼻孔。
从心理学角度看“咬指甲”行为
纠正咬指甲这个不良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父母的奖罚分明——发现孩子出现“咬指甲”的行为要及时制止,同时也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、谅解和宽容,决不能用叨唠和训斥,甚至强行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出等粗暴的方式。应该使用培养良好习惯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方式。
当孩子想啃指甲的时候,找一个可以替代的事情来做,方法是使双手被别的事务占据,顾不上咬指甲。转移环境,多参加娱乐活动,分散注意力。定期修剪指甲,没有咬的机会。消除紧张情绪,找到压力的根源,合理地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它,使用其他合理、健康的排压方式代替“咬指甲”的行为。
咬指甲的习惯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大人,都是非常有害的,我们要积极寻找原因,并持之以恒的改变它,这样才不至于让咬指甲的坏毛病跟随自己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