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新闻动态
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
  • 咬指甲该怎么办?
  • 来源:ww.yzlpsy.com | 发布日期:2020-03-31 次 | 人气:1613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为什么会咬指甲

    咬甲癖(onychophagia)是一种口部机能异常,表现为用嘴进行讲话、吃喝以外的行为,如磨牙、吮指、咬铅笔、口式呼吸等。咬指甲的习惯通常起源于童年期,青春期明显加重,可延续至成年。青春期咬甲癖加重可能与该时期个体所面对的困境及不稳定感相关。


    DSM-5中,咬指甲被归类为“强迫及相关障碍”;在ICD-10中,咬指甲被归类为“其他指定行为及情绪障碍,通常于儿童及青春期发作”,如吮吸拇指、过度手淫、挖鼻孔。

    网瘾——怎么办



     

    从心理学角度看咬指甲行为

     

   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,咬指甲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。处于口欲期(1岁以前)的婴儿在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方面没有得到满足,比如饿了的时候没有母亲的乳房喂奶,就可能形成一种印象,并残留到成年时期,影响成年后不经意地重复咬指甲动作。行为学派则认为,咬指甲是被某种事强化的结果,咬指甲可以带来一种好的感受,避免内心的痛苦体验,所以人在焦虑、紧张、感到压力时会咬指甲。与成人相比,儿童更会受到许多天生的内在焦虑的限制:包括潜意识里对未知世界的幻想、对父母关系的幻想、对自己可能抛弃或被抛弃的失落。

     

    儿童期焦虑从何而来?所为何事?

     

    很多家人觉得孩子每天嘻嘻哈哈、随心所欲的,焦虑从何而来?但事实上,儿童的焦虑多源自于家庭与社会——有些孩子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或父母文化水平低,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、考到好学校,将来能帮助家庭走出困境,再加上社会环境同样的氛围,导致孩子压力越来越沉重;有些孩子的压力则源于与父母关系不佳或父母间关系不和,导致孩子缺少关爱,与父母间关系紧张、难以维持亲密关系。另外孩子的焦虑行为,特别容易发生在环境改变的时候。例如:搬家、换学校、初一、高一、大学一年级……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时候,就会产生这种焦虑行为。当然,儿童的焦虑也有可能源于自身——很多会咬指甲的孩子,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和特质。自我要求特别高,有时连父母都没办法劝说。

     

    纠正咬指甲的习惯可以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

     

    纠正咬指甲这个不良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父母的奖罚分明——发现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要及时制止,同时也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、谅解和宽容,决不能用叨唠和训斥,甚至强行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出等粗暴的方式。应该使用培养良好习惯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方式。

     

    当孩子想啃指甲的时候,找一个可以替代的事情来做,方法是使双手被别的事务占据,顾不上咬指甲。转移环境,多参加娱乐活动,分散注意力。定期修剪指甲,没有咬的机会。消除紧张情绪,找到压力的根源,合理地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它,使用其他合理、健康的排压方式代替咬指甲的行为。

     

    咬指甲的习惯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大人,都是非常有害的,我们要积极寻找原因,并持之以恒的改变它,这样才不至于让咬指甲的坏毛病跟随自己一辈子。

     



  • 上一篇:神兽返校,合肥神兽返校,安徽合肥神兽返校,4.7日安徽合肥神兽返校
    下一篇:网瘾——怎么办
  1. 网站首页
  2. 心理咨询指南
  3. 关于我们
  4. 经典案例
  5. EPA讲座
  6. 培训课程
  7. 新闻动态
  8. 联系我们